全国服务热线:13570031731
网站公告:
龙8-long8唯一官方网站
全国服务热线:13570031731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龙8long8,哈尔滨·百年华章丨日新月异的北方重镇
添加时间:2024-07-13

  1950年10月,哈尔滨成为新中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。随着“南厂北迁”战略的实施,先后有哈尔滨轴承厂、哈尔滨电缆厂、哈尔滨绝缘材料厂、哈尔滨电碳厂、哈尔滨第一工具厂、松江橡胶厂、建成机械厂、哈尔滨针织厂、哈尔滨电机厂、松江电机厂、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、龙江电工厂和阿城继电器厂等16个大中型企业迁至哈尔滨。为了更快更好的建设新中国,干部工人鼓足干劲,让这些工厂迅速建成和投产并形成生产能力。

  1950年10月,哈尔滨成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,“南厂北迁”战略实施,先后有16个大中型企业迁到哈尔滨。一时间城市里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,天际线上烟囱林立。

 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,瓦房店轴承厂从辽宁复县迁到哈尔滨。两座废弃的火磨改造成厂房,轴承厂当年即投入生产,数以万计的轴承源源不断的送往全国各地,运转在新中国的众多工业设备上。

  1951年,刚刚投产不久的哈尔滨电机厂自主设计制造了我国首台800千瓦水轮发电机,开创了新中国制造发电设备的历史,实现了我国水电机组自行设计制造“零”的突破。这台机组于1952年安装在四川龙溪河下硐电站,1959年迁至四川苏雄电站,并被命名为苏雄机组。在1952年投运后的近60年时间,苏雄机组运行稳定,持续发电,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哈电集团电机公司于2011年收回留念展示。历经70年的发展,如今哈电机已成为中国水电制造业享誉中外的著名企业,也成为了“中国制造”响亮的名片。

  1951年12月末,为修复四川下硐水电站生产的8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完成试验,厂房内掌声雷动,人们发自内心地为新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的诞生而欢呼。龙8客户端登录该机组自1952年投产后一直稳定运行至2010年,因上游新建水电站而停运,为当地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随着这些大中型工厂的迁入,哈尔滨的重工业比重大幅度增加,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,转型为新兴工业化城市。除了工业企业迁驻,同时北迁到哈尔滨的还有东北局所属的坦克学校、航空学校、沈阳农学院和一些机关、医院等单位,哈尔滨开始转变为北方重镇和重要的工业基地。

  1951年4月,在哈尔滨两座废弃“火磨”基础上改建而来的“东北机械第十四厂”正式投产,当年就生产轴承37万套,为新中国的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,这座工厂就是日后中国三大轴承厂之一的哈尔滨轴承厂。

  哈尔滨发达的铁路交通是工业城市的重要优势,也是当时中长铁路的重要枢纽。1949年12月16日和1950年1月20日,和周恩来先后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,并于1950年2月14日,在克里姆林宫签订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,同时签订新的《关于中国长春铁路、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》。根据这个协定,从1950年5月1日起至1952年12月31日止,中苏共同经营中长铁路(两年零八个月),然后移交中国。

  1952年12月31日,中长铁路移交议定书签订和庆祝大会在哈尔滨中长铁路文化馆剧场(现哈铁文化宫)隆重举行,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出席大会。中国长春铁路的中苏共管历史宣告结束。原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改为哈尔滨铁路管理局,对中国之后独立自主开展现代化交通事业意义深远。

  1952年9月15日,中苏两国政府发表声明:“中苏联合委员会应于1952年12月31日前,将中国长春铁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移交完毕。”12月31日,中长铁路移交议定书签订和庆祝大会在哈尔滨举行,从此这条被外国侵占龙8long8、经营多年的原中东铁路完全返还中国,中国在原中东铁路的失地和主权也完全得到了恢复。

  经过数年建设,哈尔滨已经成为一座繁华的大城市:中山路上车辆穿梭来往;大庆路(三大动力路)两侧分别是高大的厂房和整齐的宿舍楼;霁虹桥下火车喷吐着蒸汽,列车装载着工业产品南下。

  中长铁路当时的管辖范围包括:满洲里一绥芬河站及哈尔滨一大连站(含旅顺口)的基本干线,连同服务于该路的土地以及大量线路相关设备、设施、工厂等,哈尔滨就位于”T“字形中长铁路的交汇之处,重要程度不言而喻。哈尔滨制造的各种产品由这条铁路输送往全国各地。

  哈尔滨车辆厂,全国劳模苏广铭在机床前向大家展示他新研制的刀具。他先后研制出错齿片铣刀、玉米铣刀等工具,大幅提高工效。“一五”期间,他利用两年零三个月完成5年的工作量,被誉为“时间的主人”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哈尔滨涌现出多位全国劳动模范,成为哈尔滨红色记忆中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名字。

  1953年,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,国家开始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。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,“一五”时期国家的156项重点工程有13项落户哈尔滨。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,一部部机器轰鸣震天,锅炉厂、电机厂、汽轮机厂……一大批实力企业迅速崛起,在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仅哈尔滨锅炉厂,“一五”期间为国家生产电站锅炉就占全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1/3。“一五”时期的重点工程为国家重工业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  20世纪50年代的哈尔滨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,每到休息日,江畔、街头随处可见三三两两出游的年轻人,他们或是穿着工装,或是换上了五彩的“布拉吉”,和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。

  经过几年的建设,哈尔滨已经成为一座繁华的大城市,城市发展日新月异,崭新的工厂和朝气蓬勃的工人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,涌现出了苏广铭、孙茂松等许多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,多人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。哈尔滨和新中国一起大踏步前进,1957年哈市工农业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。

  1958年末,在哈尔滨电机厂的一侧,两座同样庞大的工厂同时拔地而起,这就是哈尔滨锅炉厂(建于1954年,1957年建成投产)和哈尔滨汽轮机厂(1956年3月17日动工,1958年12月建成投产),三座大型工厂相继投产后形成了完整的动力工业体系,让这里成为中国的动力之乡,在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